紫贝侬家•情系文昌•携手赈灾
上传日期:2015年1月14日 浏览次数:3279次
多难兴邦,文昌人杰地灵,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当下,社会组织作为民间救助的重要力量,可以协助政府开展救灾救济、扶贫救助,医疗卫生,支教助学,促进就业,社区服务等多方面的公益慈善活动。紫贝侬家公益小组成员一直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自发参与文昌市的社会公益活动,参与2008年和2014年文昌水灾和风灾救灾行动。利用本地人熟悉情况的优势,积极协调和配合外地公益组织来文昌高效进行救援救灾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迅速启动 应急救灾
灾情就是指令,文昌本地志愿者联合广东省雏鹰助学促进会和授渔公益等组织成立“海南赈灾公益联盟应急响应平台”, 21日就开始在灾区一线赈灾。救援队伍主要以企业、个体和其他志愿者和外来救灾组织结成的文昌志愿者联盟——紫贝侬家公益小组。紫贝侬家公益小组当地成员利用熟悉当地情况、交通工具以及人力资源的优势,协调海口、三亚等地公益资源,深入各受灾乡镇分发物资、搭建帐篷、信息收集等。
赈灾数据(统计至7月28日):翁田镇:行动覆盖8个行政村。派发大米56000斤,食用油700多桶,矿泉水2000多箱,帐篷23顶,另外还派发了手电筒、蜡烛、饼干、方便面、榨菜等急需品一大批。
冯坡镇:行动覆盖5个行政村。派发大米5000斤,食用油100多桶,矿泉水400多箱,另外还派发了饼干、方便面、榨菜等急需品一大批。
锦山镇:行动覆盖9个行政村。派发大米32000斤,食用油400多桶,帐篷14顶,另外还派发了八宝粥、饼干、方便面、榨菜等急需品一大批。
罗豆农场:派发大米10000斤,食用油300多桶,矿泉水5000多箱,消毒液200多支。
抱罗镇:行动覆盖2个行政村。派发大米2000斤,食用油100多桶,矿泉水和蚊香一批。
铺前镇:行动覆盖4个行政村。派发大米3000斤,食用油30桶,矿泉水400多箱,盐1000多包,另外还派发了蔬菜一大批。
公坡镇:行动覆盖1个行政村。派发大米、食用油、蜡烛、食品一批。过渡安置 筑巢行动——小故事大感动为特困学生符春霞三姐弟定制爱心小屋
故事:在重灾区翁田镇有这样一则消息在传播:文昌翁田中学今年中考全校第一名的考生符春霞,此次台风几乎将她家夷为平地,现在家里无力供她读书,希望有好心人伸出援手。村长委托人上网发帖求助,如果春霞因没钱而辍学那太可惜了。收到信息后,联合救灾小组立即赶到翁田镇大福村委会南岭村符春霞家中了解情况。符春霞家境贫寒,母亲是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一个读初一的弟弟和小学三年级的妹妹。家里平时就靠54岁的父亲符志干在镇上打零工维持生计,平时她在学校的资料费和伙食费都是大福村委会资助的。此次家里的瓦房几乎被台风夷为平地,现在他们一家人还住在政府发放的帐篷里。
在爸爸符志干眼中,女儿春霞不仅成绩很好,而且还特别懂事,每次回家都会主动干重活。可面对女儿上学的学费,他犯了难。懂事的春霞正在忙着打暑期工挣学费,她说:“我的梦想就是完成学业,让疼爱我的人能够过上好日子。”为了能够读高中,她在中考结束的第三天就到海口一家餐馆打工,包吃包住,工资1500元。她心里想着,只要做好两个月的工作,她第一学期的学费就有着落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8日她从电视上看到,超强台风“威马逊”在文昌翁田登陆,随后家里的通信和交通都中断了。7月20日上午,父亲打来电话说,家里的房子倒塌了,让春霞赶紧回家。虽然她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她顿时嚎啕大哭。“房子倒了,家就没了”,符春霞说,家里房子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一直没钱翻新,房子在下雨的时候还会漏雨。7月20日下午,她就回到了家。由于工作没满一个月,餐馆仅支付了她400元的工资。面对家里的情况,她不知道怎么办,“如果没有钱读书,我就出去打工,我还要供弟弟妹妹读书。”
爱心:救灾队员通过多次上门核实,被这个女孩深深打动,紫贝侬家公益小组决定为这个特殊家庭定制一份爱心,于是由广东省雏鹰助学促进会和授渔公益等组织,以及海南当地一起联合救灾的青年志愿者、企业家联合发起和参与,并连夜召开了工作会议,制订了行动计划--筑巢行动。通过一人一份爱心,筹集一砖一瓦的方式为春霞家庭重建一座爱心小楼,让一家五口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安身之所。
行动:“紫贝侬家”公益小组分工合作,根据自己不同优势迅速开展工作。7月28日,公益小组就开始向社会募集钢筋、水泥、红砖、门窗、河沙、石子、瓷砖、厨房洁具、避雷针等硬件建材,公益小组组长周天华率领小组成员前往大福村协调拆旧建新事宜,得到了村长的大力支持。副组长陈仕楫当天完成了钢筋、油漆、瓷砖等物资的募集。工程部部长邢俊广完成了新房图纸的设计和建材的预算。全体成员正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8月1日,翁田镇大福村民委员会南岭村第一个“紫贝侬家”动工开建,力争30天内落成安居入住。